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年度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莱马和海尔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6分45秒和2小时22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延续了该国在长跑领域的统治地位。
赛事盛况:万人齐跑,点燃金秋
清晨6时30分,随着发令枪响,参赛选手如潮水般涌过起点线,今年的赛道延续了经典路线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,最终抵达鸟巢体育场,沿途数十万市民自发为选手加油助威,展现了北京作为“双奥之城”的体育热情。
赛事组委会负责人张伟表示:“今年我们优化了补给站和医疗点的分布,确保选手在最佳状态下完赛,通过引入人脸识别和芯片计时技术,进一步提升了比赛的公平性和效率。”
国际高手对决,埃塞俄比亚双星闪耀
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莱马从30公里处开始加速,甩开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·桑的紧追,最终以2小时06分45秒冲线,这一成绩刷新了北京马拉松赛会纪录,赛后莱马激动地说:“北京的赛道和观众给了我巨大能量,我希望明年能再来挑战自己。”
女子组方面,海尔·格布雷西拉西耶凭借后半程的稳定发挥,以2小时22分18秒夺冠,她在赛后采访中特别提到:“中国选手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,尤其是张新悦(中国女子组第一名)的冲刺能力值得学习。”
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大众跑者突破自我
中国选手张新悦以2小时28分33秒获得女子组第四名,创下个人最好成绩,男子组中,李子成以2小时12分07秒位列国内第一,业余跑者方面,72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4小时30分完成全程马拉松,他笑着说:“跑步让我年轻,明年我还要来!”
绿色办赛理念,科技赋能赛事
本届赛事首次实现“零碳马拉松”,通过使用可降解物料和新能源接驳车,减少碳排放约200吨,组委会联合多家科技企业推出“智能助跑系统”,为选手提供实时配速和心率监测服务。
马拉松经济升温,带动城市活力
据统计,赛事期间北京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5%,餐饮、旅游等行业收入显著提升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李颖表示:“马拉松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,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。”
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在关门前跨过终点线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画上圆满句号,这场赛事不仅见证了顶尖选手的巅峰对决,更传递了全民健身的积极理念,组委会透露,明年将增设更多公益名额,鼓励普通人参与其中,让马拉松精神持续闪耀。